5.1万亩山楂“红”了产业 富了刘全文免费阅读农户
最佳回答
“刘全文免费阅读”5.1万亩山楂“红”了产业 富了刘全文免费阅读农户
运城10月28日电 (李庭耀 杨秀文)秋日时节,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5.1万亩山楂红透枝头,串起一条年产值5.6亿元特色产业链的同时,也让更多农户腰包鼓起来、日子红火起来。
村民正在采摘山楂。 温徐旺 摄
“以前种山楂,收下来要么低价卖给贩子,要么自己做点糖葫芦,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闻喜县郭家庄镇种植户王建国的话,道出了当地山楂产业曾经的尴尬。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的雷永宏依托家族技艺,研发出蘸糖山楂片,从一间小作坊开始,逐渐打开市场,“别人跟风做果丹皮,我们得做特色,才能站稳脚”。
在政府土地协调、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下,闻喜山楂产业加速升级。如今,该县已有16家山楂深加工企业,通过山楂精深加工,带动全县1万余户果农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解决全县农村闲散劳动力6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链越拉越长、越做越实。
产业“红”起来,农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山楂深加工企业收购山楂,每斤比市场价高一毛到两毛钱,还保底价,我们种着踏实。”王建国说。
在一家山楂深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李娟忙着包装产品,她说:“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元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好很多。”
如今,闻喜县借山楂做文章,办采摘园、搞文化节,带动农家乐生意翻番,让“山楂红利”渗进乡村每个角落。
“下一步,我们要建电商中心,用直播带货把‘闻喜山楂’卖向全国。”雷永宏的规划里藏着产业更旺、农户更富的期待。
如今,闻喜县的山楂产业已从丘陵间的零散种植成为年产值5.6亿元的产业集群,从单一果制品到“种植、加工、旅游”特色产业链,持续“红”透县域经济,温暖着越来越多农户的生活。(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