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以德 imtokenxt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10-25 01:16:25

最佳回答

“以德 imtoken”.t以德 imtokenxt

如何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延吉新村街道控江七村给出了一个“红色”答案。该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将一片废旧花园“微改造”为“繁花园”红色阵地,激活“人人参与”的治理热情。

从退伍老兵的“爱心义教”到党员团长的萨克斯队,再到居民自治的“共享猫咖”,一个个“当家人”的故事正汇聚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将“15分钟社区睦邻生活圈”照亮得有声有色、充满温度。

爱好“玩”成“专业队”

党员带头“秀”起来

控江七村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如今走进小区,很难不被中心那片生机勃勃的“繁花园”所吸引。这里曾是一片设施老旧、功能单一的废弃花园。在延吉新村街道的党建引领下,一场“党建微改造”让这里焕然一新,成为社区的“红色阵地”和“客堂间”。

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设施老旧、垃圾堆积、车辆乱停的废弃场所。转机源于一场“四百”大走访下的大调研。控江七村居民区党总支在走访中听到了居民对于改造的强烈呼声。随后,一场场居民座谈会、一次次实地排摸就此召开,党总支将收集来的“金点子”一一纳入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如今,废旧花园蝶变为功能丰富的“红色客厅”,党建展板、儿童滑梯、满园绿植一应俱全,真正成了居民们议事情、享生活的共治平台。

10月22日一早,“繁花园”里乐声悠扬。一支由9名社区老人组成的萨克斯演奏团正在演奏,平均年龄65岁。作为小区首届“睦邻品牌文化节”的开幕仪式,这更像是展示控江七村“人人参与治理”成果的鲜活图景。

“我们团长徐鸣球,是老党员!”一位阿姨告诉记者。团长徐鸣球就是控江七村的党员志愿者,他说团队里好几位是“一张白纸”从零学起,因为热爱音乐,在党组织号召下走到了一起。文化节开幕,他们选择了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乐声未落,舞蹈队又接上了。党员志愿者杨惠芳是这支20人舞蹈队的“领头雁”,他们在这里排练、欢笑,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区“能人”纷纷站出来,把共同的“爱好”变成了凝聚邻里情、丰富精神生活的“法宝”,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温度的社区治理。

记者了解到,未来控江七村社区将携手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以“党建红引领睦邻情”为主题,举办的社区睦邻品牌文化节将成为每年举办的居民嘉年华。

“凡人”献爱心,治理“老大难”

如果说文体团队是社区的“面子”,那解决“老大难”问题则考验着社区治理的“里子”。

流浪猫治理是许多老小区的“老大难”。在“繁花园”的一角,不少居民都围着“共享猫咖”的摊位。从事流浪猫爱心救助已有10年的志愿者张华,正忙着义卖居民们自制的文创。“我们成立了治理团队,在党总支的支持下创立了‘共享猫咖’这个自治品牌。”张华说。这不只是喂猫,更是一套“治理”方案:TNR(抓捕、绝育、放归)、领养、科普,还义卖手工皂、文创品,为近100只猫咪筹集绝育和医疗费。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居民自治中找到了破解之道。

治理的内涵,还关乎“育人”。在文化节的“爱心义教”摊位,摊主是退伍老兵郭源忠,他也是一名退休教师。2016年搬来七村后,他就利用自己的专长,在社区义务办起了“青山课堂”“八一班”,专门为军属、烈属子弟免费辅导语文和写作。

“我16年退休搬来的,以前就办学堂,现在想在杨浦延续下去。我先教他们做人,再教他们学习。”十年来,郭源忠辅导过的孩子超过200名,90%以上考入了大学。这位老党员、老军人,用一盏灯火点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也践行着他对社区治理的独特贡献。

从一片废弃花园,蝶变为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平台,“红色繁花园”的故事是杨浦基层治理的缩影。正如控江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捷所言:“我们把居民的‘金点子’种下去,如今长成了‘金果子’,文化节就是激活大家参与治理的热情。”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