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imtoken硬钱包是一次”进生活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10-18 05:40:06

最佳回答

“imtoken硬钱包是一次” “活imtoken硬钱包是一次”进生活

  央视网消息:过去,我们在课本里背古诗、学历史;今天,我们身着汉服走上街头,在旅行打卡、短视频创作中重新感受传统。五千年的文化正在从书页走向街头,从展厅走进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十四五”的五年,让文化真正“活”在了当下,也“活”进了我们的生活。

  你有没有发现?过去五年,走进电影院时,总能遇见几代人都熟悉的老故事?孙悟空、哪吒、白蛇……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典故,突然成了大银幕上的“顶流”。

  我们用代码爬取了近3万条电影备案立项数据,发现从2016年到2020年,文化题材在国产动画电影备案中的占比约20%;而2025年,截至8月,这个数字已经大幅上涨到近50%。而我将爆款电影的台词提取出来,发现这些电影火爆的背后,更大的变化是讲法不同了。比如哪吒,小时候我们听这个故事:他反抗父权,怒斩龙王三太子,最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是一种“单一”的英雄主义反抗。而现在,在同样的剧情背景下,面对众人误解、背负出身的偏见,他却会说:“我生来就是魔,也好想成为你们的骄傲。”这不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在职场、在生活中,想被理解、想被认可的样子吗?

  这五年,哪吒不是个体。文化IP真正“活起来”的那一刻,不是它站在舞台上讲道理,而是它坐到我们身边,讲了一句我们自己都没能说清楚的心里话。

  这五年,来自数百数千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我们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会拿来用、拿来想甚至用来共情自己的东西。“活成自己”的转变,其实不止出现在电影里。

  社交媒体上,一句“怀民亦未寝”被讨论了7万次,网友把苏轼的孤独感变成了和朋友深夜互相安慰的共鸣,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国风服饰也从“舞台服装”走进了日常生活,仅在短视频平台就有近5000万人尝试汉服、马面裙,把文化穿在身上、带到街头。

  甚至旅游也因文化而不同:去武汉,不只是看风景,而是走进《长安三万里》里的画面;打卡景点,也不只是留影,而是想知道,传说中的太乙真人究竟住在哪里。

  人们热爱“国风”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复用”,五千年的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知识,而是当代人可以拿来用的情绪表达、生活方式。

  2024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7046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数字化也在加速推进,全国已有41.3%的博物馆完成改造。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三维文物采集数量五年增长了6倍。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名画记”数字展厅,能欣赏到像素级别高达数十亿的名画。从“只能看”到“看得清”,文化遗产被真正留存,也被真正靠近。

  这些成就并不是偶然,而是“十四五”规划写下的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年来,这件听起来像是国家层面的事,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吗?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