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驻村工作队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以太坊imtoken
最佳回答
“以太坊imtoken” 湖南高校驻村工作队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以太坊imtoken
怀化10月14日电 (徐志雄 张晨莲)“老师,这次回长沙有没有给我们带新的书籍,我们好想你们啊。”“中秋在家过得还好吧,村里面中秋节可热闹了!”国庆中秋长假刚过,三位背着行囊从湖南长沙来到怀化辰溪县锦岩村的年轻小伙,便被村里的老小们拉着手嘘寒问暖。
三位小伙是来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驻村工作队员盛毅、李祖威和刘少林。自今年5月驻村帮扶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们利用专业特长,开发出系列数字系统,助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锦岩村老小已俨然将他们当作了“自家人”。
开发智慧“云”系统,让精准帮扶有了数字引擎
“张奶奶,现在天气热,记得少食多餐,糙米饭别煮太硬,多配点肉、蛋、奶,对血糖好。”每走访一户,盛毅都能准确地说出这户人家的所有情况,这得益于驻村工作队自主研发的“锦岩村云上信息管理系统”。

锦岩村一共628户、2121名村民。过去,工作人员需要翻阅厚厚台账,才能找到需要帮扶的家庭,既慢又容易出错。盛毅了解到该情况后,与队员们花了1个月时间重新走访搜集村民的信息,并以微信小程序云开发为核心,打造了“锦岩村云上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记录村民31项核心信息,对个人的基础信息、家庭收入情况、健康状况都精准记录,相当于给每位村民建了一份‘动态数字档案’。”盛毅打开手机,指尖轻点,登录系统介绍道,“信息的录入与调出,只要一部手机便可以完成,我们想用‘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新思路,让乡村管理从‘粗放’转变为‘精细’。未来还将逐步实现数据可视化,与县级平台对接,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向数据化、智慧化转变。”
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锦岩黄桃熟啦!果大、皮薄、汁多。”“新鲜现摘,一起来尝尝‘甜头’吧!”在微信直播间,驻村工作队三人化身为“电商主播”,帮助锦岩村村民卖黄桃,将乡间特产搬上“线上云端”。

今年7月起,锦岩村黄桃陆续迎来丰收,但是因为市场竞争大,销路受阻。驻村工作队三人一边对接电商企业做一键代发,一边联系山东的罐头企业来村做批量原材料收购,同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黄桃,目前共开设3场助农直播,帮村民卖掉3万余斤黄桃。
“没有工作队的帮忙,今年的黄桃就要烂在地里了。”由于儿子是重残特困户,70多岁的锦岩村村民杨圣武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种植的2亩黄桃是主要收入来源。得知黄桃销路不畅后,老人家急得睡不着觉。“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马上来到家中帮我摘桃子、卖桃子,在直播中对着手机又唱又跳,那些黄桃很快便买完啦!”最后一颗黄桃摘下时,杨圣武开心地笑了,眼角还挂着泪花。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光‘救急’不够,我们更想让黄桃产业‘长稳’,让产业增收有支撑。”盛毅介说,目前,他们正致力于打造“锦岩黄桃”区域品牌,并针对村里部分片区黄桃林旱季缺水的老问题,推进蓄水池建设项目,彻底解决黄桃林的灌溉难题。不仅如此,他们还请来学校商务贸易学院的师生进村培训,培育出5名农村电商主播。
利用数字传播渠道,探索乡村文旅新路径
“这里历史悠久,屈原《楚辞》中‘夕宿辰阳’即指此地。”“酉山耸翠,锦塔临江,星池映月……辰醉一山好水,等你来赏。”对口帮扶与助农增收取得初步成绩后,驻村工作队又立足锦岩村特色资源,开始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锦岩村的美,我们开设了‘锦岩印象’视频号,既有黄桃丰收的热闹场景、村民劳作的温馨画面,还有沅水岸边的自然风光等内容。”李祖威介绍,工作队跑遍整个村子寻找灵感,设计了8张“锦岩二十四节气”文创图片,把黄桃、水稻、沅水等元素融入节气插画,并制定了系列文化产品,打造推广锦岩村的“活名片”。
目前,驻村工作队已经制作了二十余条视频,开展了6场直播,带网友“云游”美丽锦岩,累计播放量达5万人次,吸引一些游客慕名前来。“下一步,工作队将依托村里的水资源和闲置土地,科学统筹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推进杉木坵水库垂钓与共享菜园连片新农业体验片区项目。”盛毅说。
“三位小伙才来我们村时,皮肤白白的,现在每天在田间地头,变得比我这个糙老汉还要黑了。”看着正埋头为村子新农业体验项目埋头勘测土地的驻村工作队员,锦岩村村民瞿兴富笑了笑,“如今就连肤色也跟‘自家人’差不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