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乡村”,为何触imtoken对接钱包动外国女官员?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10-19 16:28: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imtoken对接钱包”+“乡村”,为何触imtoken对接钱包动外国女官员?

  湖州10月19日电(张煜欢)“我在余村学到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这里因为开矿环境堪忧,多年来经过治理改造,这里乡村旅游发展得很好,还成为‘未来乡村’,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更鼓舞人心的是,女性也在村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来自博茨瓦纳的博伊佩罗说道。

  10月15日至18日,部分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女官员作为发展中国家女政治家研讨班的学员走进浙江。此次研讨班由商务部主办、中华女子学院承办、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协办,学员们来自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等9个国家,她们深入杭州、湖州等地,在实践教学中感受中国乡村蜕变与创业创新“她力量”。

图为国际学员在余村拍照留念。张煜欢 摄

  翠竹掩映的村庄、活力四射的集市、创意十足的产品……走进余村村口的广场,一场热闹的“巾帼共富集市”吸引国际学员与不少游客驻足。

  集市一端,承载着乡土记忆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纹样精美的畲族彩带在当地妇女灵巧的手指间编织而成,妇女们亲手制作的安吉特色非遗小吃“吴均汤包”香气扑鼻。

  在集市另一端,依托安吉丰富的生态资源,一批返乡青年带来了设计新颖的茶叶礼盒、文创产品。冰箱贴、钥匙扣、书签……这些融入安吉山水、竹海元素的小物件,不仅受到游客喜爱,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新颖载体。

  “这是竹子做的毛巾、梳子?”在集市上,面对好奇的国际学员,“00后”章婉蓉用英文详细介绍“以竹代塑”的环保理念与文化内涵。这位土生土长的安吉姑娘今年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在一家竹文化文创企业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90后”安吉姑娘张剑兰则在家乡开启了创业生涯。“这几年安吉的名气越来越大,于是我和伙伴创办了一家开发安吉元素的文创企业。”她告诉国际学员,家乡的活力与开放给了返乡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如此,现在很多外国人也选择留在浙江乡村生活,我就结交了不少生活在安吉的外国朋友,周末大家一起出去骑行、露营,生活很充实。”

图为国际学员在余村展馆内拍照留念。张煜欢 摄

  “一路走来满眼都是绿色,这里的美景无法用语言形容。”来自肯尼亚的达芬说,“特别要夸夸这里的女性,她们在竹子的创新应用上真是充满想象力——既能榨汁做饮料又能做成各种日用品……想尽办法利用当地作物开发出不同产品,这份创意值得我们国家的女性学习。”

  女性发展的深远力量,或许便根植于教育的早期启蒙。在安吉县灵峰中心幼儿园,学员们被“安吉游戏”教育模式所吸引。课程实施路径之一的“分享活动”,是由教师发起、基于幼儿游戏和生活经验的集体教学。当地教师相信,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听到每个幼儿了不起的观点,看见每个幼儿了不起的思维。

  这种尊重个体、激发自主性的教育理念,引发了国际学员的浓厚兴趣和一连串追问:“这个课程线上可以找到吗?”“这里上学的孩子有入学门槛吗?”“3周岁以下的孩子怎样参与到教学中?”……这些问题背后,是她们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根基的深刻洞察:一个性别平等、赋能女性的社会,要从培养拥有独立思想和自信人格的下一代开始。

  此次浙江之行,国际学员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不仅触摸到中国乡村女性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活力与风采,也感受到中国在推动性别平等、赋能女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成果。

  “这是第二次来到中国,每一次来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博伊佩罗说,“女性在努力推动乡村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未来乡村建设也给女性带来了更多可能,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完)

(责编:Lisa及其后援会微博账号被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