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中小企业发展乘“宫阙绵绵免费阅读数”而上
最佳回答
“宫阙绵绵免费阅读” 促中小企业发展乘“宫阙绵绵免费阅读数”而上
济南11月7日电 (记者 孙婷婷)“数字化是趋势,但我们一是怕投入大见效慢,二是怕技术太复杂玩不转。”11月7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一位参会的企业家代表向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负责人庞松涛抛出了如上问题。
庞松涛回应说,这正是中国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立的初衷。该中心通过打造“前店后厂”协同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门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目前已汇聚935家服务商,上架3000多套方案产品,覆盖通用设备制造业、轻工纺织业等16类重点行业,涵盖“研产供销服管”全业务链条。
11月7日,山东济南,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展示出的“数字孪生工厂”。孙婷婷 摄
“‘前店’像一个‘综合服务大厅’,核心功能是‘赋能’。”庞松涛说,企业入驻后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系统性识别其数字化水平和核心痛点。中心还搭建了覆盖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近100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企业“看得见”也能“摸得清”转型效果。
而“后厂”则如同“资源总站”与“方案工厂”。庞松涛表示,基于企业诊断与需求,中心会为其量身定制轻量化、快部署、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套餐。“企业可像‘配药方’一样挑选适配服务,明确落地周期与预期效益。”他特别提到,依托自主研发的“数转大师”,企业前期可免费试用转型套餐,有效降低了试错成本和门槛。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1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李亚平 摄
中小企业敢转、愿转的背后,是山东构建的强力政策支撑体系。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安文建在发布会上透露,该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5.1%,深度转型率达47.8%。为推动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山东将分行业、分阶段绘制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发布“N+X”行业共性和专用场景图谱清单,启动新一轮“工赋百景”揭榜挂帅项目,形成标准化、模块化场景解决方案,加快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坚实的数字底座是企业“转得好”的保障。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孟强介绍,山东已累计建成5G基站27万个,建设投资和网络规模稳居中国第一方阵。强大的网络支撑了超800个5G工厂项目建设,涵盖制造、化工、轻工、港口等领域。“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将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70%,数字化管理成本降低30%。”
11月7日,山东济南,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展示出的重点案例“样板间”。孙婷婷 摄
真金白银的投入化解了企业“投入大”的顾虑。山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王鲁刚表示,该省争取济南、青岛等6市纳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累计获得中央奖补资金4.9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时,山东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配套支持5个左右数字化转型引导区。此外,还落实资金1.2亿元,通过“云服务券”“创新服务券”等政策,累计服务50多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当前,人工智能正为制造业转型注入新动能。安文建透露,山东省级财政已统筹整合10亿元资金,并设立20亿元总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大模型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目前,已培育优秀行业大模型30个,推动浪潮海若、卡奥斯天智等148个行业大模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