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成食品热门溃兵传奇免费阅读标签,是“智商税”吗?
最佳回答
“溃兵传奇免费阅读”GI”成食品热门溃兵传奇免费阅读标签,是“智商税”吗?
调查 | “低GI”成食品热门标签,是“智商税”吗?
“低GI,慢升糖”“GI值≤55,专业低升糖,适合控糖人群”……近两年,“低GI”(血糖生成指数≤55)已然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流量密码”。从超市货架到电商平台,主食、零食、奶制品等诸多品类的食品包装上,都常看见这一热门标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低GI食品的宣传五花八门,标注也并不统一,部分商家将其当作营销噱头,但产品并未经过相关认证。专家提醒,消费者应走出认知误区,理性看待低GI食品。
火热
“低GI”成食品行业“流量密码”
当“控糖”从小众群体的特定需求,逐渐演变为大众群体的日常选择,低GI食品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个曾经鲜有人知的专业概念,如今已然成为货架上的“流量密码”。
在一家连锁超市,自有品牌专区摆放着十余种标有“低GI”的零食。从主打“坚果籽类添加70%,果干添加13%”的开心果坚果脆,到标明“五黑食材,精选配比”的高纤薄脆饼干,再到宣传“两次低温发酵,酸面团发酵”的全麦坚果面包脆片,品类涵盖糕点、饼干等多个系列。就连曾经让不少控糖人群望而却步的沙琪玛、锅巴等,也以“低GI”“高膳食纤维”的新形象登场。
“GI,即血糖生成指数,它衡量的是食物摄入后血糖水平上升的快慢和高低。”货架上方的小黑板上,有关“什么是低GI食物”的介绍十分醒目。
“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感觉应该比较适合糖尿病人。”正在选购商品的刘女士表示,“低GI”让很多零食看起来似乎“更健康”。
除了零食以外,记者在粮油、米面货架上看到一些低GI食品,如高纤谷物粉、多谷物米饭等。凭借着“低GI”的标签,这些产品普遍售价不菲。以一款低GI多谷物米饭为例,配料包括11种谷物,2.5千克售价79.9元;而另一款未标注“低GI”的多谷物杂粮饭,配料包括三十多种谷蔬,2.5千克售价49.9元。
“孕妇控糖、糖友加餐、健康零嘴”……在电商平台上,各类低GI食品也正火热销售。以一款羽衣甘蓝牛油果苏打饼干为例,包装盒右上角打出“低GI苏打饼干”的标志,产品详情中也强调“少糖更轻怡、糖友的选择”,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关于低GI食品的检测报告时,客服发来的却只有关于总糖、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8项的检测报告,其中并不包含与低GI有关的内容。面对记者的询问,另一家同类店铺的客服,则仅发来包装盒信息,称“您参考一下成分配料表”。
乱象
“低GI”标注各不同难辨真假
记者调查发现,“低GI”产品的宣传五花八门,不少产品通常会在包装的醒目位置标出“低GI”,但标注格式、表述内容等证明其“低GI”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在线下超市,一款低GI五黑坚果脆会明确标出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名称,显示“低GI产品认证”,附上具体证书号,并说明“本产品根据WS/T652-2019《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规定的等级划分标准,该产品GI值为34,属于低GI食物”。然而,另一款饼干则只在包装盒上打出“低GI认证”,但并没有相关机构信息,也没有标明具体GI值。
在电商平台,有关“低GI”的宣传更是让人犯迷糊。一家主打“低GI”概念的店铺里,每款产品的标识、表述都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产品宣传首页都有一个蓝白的“低GI”圆形图标,上面写着“低升糖指数”和“LOW GI FOOD”,但具体的证明方式各异:一款低GI荞麦面展示了其GI值临床测试结果;另一款威化饼干附有带证书编号的“低GI产品认证”图标及证书,客服称店内仅该款经过认证。在一款全麦饼干的宣传页面上,仅能看到普通质检报告,并无GI值检测相关内容。记者询问后,客服表示,“有检测报告,但有些报告是在公司内部网盘里的。”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GI国际合作与科普食育中心主任张璐博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宣称“低GI”的食品通常有两种标识方式。一种是通过第三方机构人体测试,出具血糖生成指数(GI)检测报告,依据所获得的低GI检测结果,在其外包装上对依据标准、检测数值、检测机构等进行说明;另外一种是企业可通过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进行低GI食品认证,简单说就是,产品通过人体测试所得GI≤55,属于低GI食物,并且认证机构对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等进行多环节审核,最终获得低GI食品认证标识。“目前国内的低GI食品认证为自愿性认证,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并不强制,而对于低GI食品认证的标识图案,国家也没有统一规定,各个机构可以自行设计,之后在国家认监委备案。”张璐博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低GI食品认证费用少则数万元,多则十余万元,周期长短因机构而异。一名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低GI认证的企业需提交合法经营资质文件复印件、产品说明书、产品配料清单、符合产品标准的检验报告等资料,核心环节包括人体试验。“这部分费用比较高,参与人数越多价格越贵。”一旦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发生变更,企业需重新启动认证流程。
“开展低GI食品认证的机构,执行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一些机构在进行检测时,可能会人为‘放水’,测试的数值或认证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食品本身的性质,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提醒
别盲目跟风只看“低GI”标签
“低GI”的概念炒得火热,低GI食品是否就代表着健康?打着“低GI”标签的食品究竟适合哪些人群?
“对于低GI食品,消费者还有许多认知误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GI是反映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餐后血糖影响程度的指标,经过专业检测,小于等于55的就属于低GI食品。但食品的GI值受许多因素影响,一个食品的GI值低,并不代表你吃了这个食品之后,你的血糖反应一定很低,简单只看‘低GI’的标签并不科学。”
例如,食品的GI值会受烹饪方式、食物冷热、进食时间、进食顺序、食物搭配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一种米,如果加水加多了,煮成了粥或提前进行了浸泡,GI值可能就会高。通常情况下,吃饭时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米饭,会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血糖升高也会减慢。”
不同个体对于低GI食品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对于糖尿病人或者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吃了低GI的食物,未必都能适应。如果肠胃不适产生应激反应,反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范志红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的GI值跟食物的品类密切相关。“部分食品品类,GI值天然就低,无需特意认证。”范志红举例,现在有很多奶粉,会申请“低GI食品认证”,以此来作为卖点,提高价格,“但像奶粉、牛奶、酸奶等奶制品,由于其营养成分构成,本身就不可能是高GI,所以这样的标注没有意义。”
更关键的是,低GI食品并不等于健康食品。“有些产品会通过添加大量油脂、脂肪降低 GI值,比如油炸薯片的GI值比米饭、蒸土豆还低,但它高油高钠、热量惊人,显然不符合健康标准。”范志红建议选择食品时,应关注其综合营养价值。
“真正健康的低GI食品,必须是‘低升糖’和‘高营养’的结合体。”张璐介绍,为了促进低GI食品行业规范发展,让消费者获得更优质的低GI食品,目前,已经有多个团体标准出台,例如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牵头制定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品通用技术要求》等,“这些标准除限定食品的GI值不高于55外,还对于食品的营养素指标、脂肪含量等有要求和限制,都旨在避免‘高脂肪低GI’等伪健康产品流入市场。”张璐说。
“食物的GI值很重要,但并非食物选择的唯一标准。”范志红建议,消费者应优先选择低加工度、能保留天然植物结构的产品,这类食物需充分咀嚼,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同时注重营养搭配,挑选营养素密度高、油盐糖含量低的产品,还要通过食物合理搭配和适当进食方式,来降低血糖反应。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徐英波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