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36次区域暴imtoken钱包的能量是干嘛的雨过程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10-18 04:27: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imtoken钱包的能量是干嘛的”36次区域暴imtoken钱包的能量是干嘛的雨过程

  10月17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台风灾害、风雹灾害、干旱灾害为主,低温冷冻和雪灾、森林火灾、沙尘暴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共造成5512.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742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301.3万人次,倒塌房屋1.2万户7.14万间,损坏房屋23.2万户63.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30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76.5亿元。

  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

  一、灾害影响较近年同期总体偏轻,“七下八上”期间北方地区灾情突出

  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影响总体偏轻,受灾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45%,较去年同期下降35%,降幅为近5年最大。从时间分布看,“七下八上”(7月16日-8月15日)期间灾害损失最重,因灾死亡失踪304人、直接经济损失1037.7亿元,分别占前三季度总数的41%、48%。期间,北方地区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甘肃7省(区、市)死亡失踪247人,直接经济损失814.3亿元,分别占前三季度全国总数的33%和37%。从灾种分布看,洪涝和地质灾害损失占较大比重,因灾死亡失踪554人,直接经济损失1664.8亿元,分别占前三季度各灾种总数的75%、76%。此外,受西藏定日地震影响,地震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前三季度总数的17%。从区域分布看,华北、西南损失突出,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1%、92%和65%。

  二、主汛期降雨极端性强,北方地区受灾较重

  前三季度,全国共出现36次区域暴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入梅和出梅偏早,梅雨量显著偏少;华北雨季持续59天,较常年(30天)显著偏长,降雨量偏多。其中,内蒙古和北京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6月17日至23日,受强降雨过程影响,广东怀集、贵州榕江等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7月23日至29日,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特强暴雨过程,洪涝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144人死亡失踪。8月,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造成73人死亡失踪。洪涝灾害造成2270.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404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59万人次,倒塌房屋4.26万间,损坏房屋31.0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10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48.7亿元。其中,北方地区灾情相对较重,死亡失踪315人,直接经济损失979.9亿元,分别占全国洪涝灾害总数的78%、59%。

  三、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近年同期较低水平,西南地区损失占比突出

  前三季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为2016年以来历史同期较低水平,以滑坡、崩塌等类型为主。区域上看,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灾情最重,四川、贵州、云南3省地质灾害造成11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近800间,直接经济损失14.7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4%、86%、91%。地质灾害造成14.5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50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6万人次,倒塌房屋900余间,损坏房屋近5800间,直接经济损失16.2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死亡失踪人数下降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8%。

  四、风雹灾害点多面广,沙尘暴影响北方地区

  前三季度,全国共出现39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平均大风日数15.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8天,为近1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全国各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总体灾情偏轻,造成71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1人(其中26人因雷击死亡),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3.5万人次,倒塌房屋600余间,损坏房屋8.3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5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1亿元。其中,西藏、广西、云南、山西和内蒙古5省(区)损失相对较重,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国风雹灾害总数的51%、50%。此外,共有14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全国平均沙尘日数13.5天,较常年平均日数偏多6.1天。沙尘暴灾害造成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地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3700万元。

  五、全国高温日数多,南北方旱情阶段性区域性发展

  前三季度,全国平均降水量57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全国9520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5685.3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一成。全国平均气温12.9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9℃,平均高温日数有15.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主要江河径流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年初广西旱情导致甘蔗等经济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入春以来,黄淮、西北东部旱情对冬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4月下旬以来,受多轮降雨影响,旱情相继解除。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旱情导致黄淮等地部分农田出现缺墒。8月高温少雨对湖北、江西等地水稻等秋粮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干旱灾害造成1875.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138.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777千公顷,因旱饮水困难牲畜357.4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82.2亿元。

  六、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总体偏多,广东受灾相对较重

  前三季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多1.5个),其中8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1.5个)。其中,广东受灾相对较重,自6月中旬起,先后有“蝴蝶”、“韦帕”、“桦加沙”等7个台风影响广东,造成342.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124.4亿元,分别占全国台风总体灾情的64%、30%、70%。前三季度,台风灾害造成534.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10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117.7万人次,倒塌房屋400余间,损坏房屋32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8.1亿元。此外,我国沿海发生了13次风暴潮过程和21次灾害性海浪过程。

  七、年初西藏定日6.8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五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

  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79次,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87.3次)有所减弱。5.0级以上地震7次,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18.3次)显著减弱。最大震级为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造成126人死亡,倒塌房屋2.7万间,损坏房屋22万间(约占全国因灾倒塌损坏房屋的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89.45亿元。地震灾害共造成全国30.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126人,紧急转移安置19.5万人次,倒塌房屋2.69万间,损坏房屋23.2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4.4亿元。

  八、低温冷冻和雪灾损失较近年显著偏轻

  前三季度,全国共出现19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17.0次)偏多2.0次,其中四次过程达到寒潮级别。3月,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我国中东大部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广、降水相态复杂、冻雨范围大等特点,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受气温偏高影响,低温冷冻和雪灾偏轻发生,造成6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2.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其中,云贵川藏4省(区)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均占全国低温冷冻和雪灾总数的6成以上。

  九、森林火灾处于历史低位,未发生草原火灾

  据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08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1起),死亡2人,火灾总量处于历史低位,已查明火因主要为祭祀用火、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和电线短路等。受阶段性高温干旱、极端大风和雷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春季陕西、山西、河南、黑龙江等地森林火灾短时连发、频次较密、处置困难。全国未发生草原火灾。

  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发生野生大象、棕熊等袭击人类事件,造成6人死亡。

(责编:上海巨鹿路现较大客流:警方增派力量加强疏导,13号线淮海中路站临时封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