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时“铁腚”大巴游老年团:imtoken创建usdt不在家里做饭,我出门就像打鸡血
最佳回答
“imtoken创建usdt”7小时“铁腚”大巴游老年团:imtoken创建usdt不在家里做饭,我出门就像打鸡血
九派新闻消息,近些年,老年旅行团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部分自媒体博主甚至开辟了专门赛道,加入银发队列,体验大巴往返上千公里的“铁腚”旅行团。
这些老人,为何选择报团旅行?除了“铁腚”与高精力,他们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隐情?子女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如何度过退休生活?10月中旬,正值重阳节到来之前,九派新闻记者决定参与其中,与这些老年人聊一聊。
记者报名的是江西婺源3日游,团费498元。途中遇到了性格开朗的刘姨,她每月的退休金需补贴儿子数千元,有过无奈与心寒,但不担心未来养老钱不够用,只说“不要紧,走一步算一步”。还有照顾丈夫20多年的薛姨,望着眼前的湖水,平静地讲起自己的伤心往事,如今她总是向前看,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与3位老街坊同游的徐姨,退休后到老年大学学过走秀,也喜欢钻研拍照。她笑着展示曾身着红裙翩翩起舞的视频以及此行她和姐妹的合影。她们不觉旅途劳累,而为短暂脱离家务感到开心。在婺源的徐徐夜风中,她们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1】随团启程
早上7点10分,记者来到武昌的指定集合地点,这里聚集了许多人。10分钟内,陆续来了3辆旅游大巴,前往婺源的车终于到了。
![]()
集合点等待大巴车。图/九派新闻 路晓
大巴车座位间距近,前排的椅背能碰着膝盖。一对夫妇嫌座位太挤,进出困难,指责前排乘客的椅背太靠后,“这两个人不像话,占这么大位置。”导游前来调解,用手比画着角度证明前排乘客并未调节椅背,争吵才渐渐平息,大巴车终于启动。
旅行团一共50人,90%以上为退休老人,男性不到10人,只有4对夫妻,其余多为姐妹结伴。
![]()
旅行团中,退休老人偏多。图/九派新闻 路晓
从武汉出发到婺源,全程大约480公里,行驶了近7个小时。9点,在服务区停留后,导游开始活跃气氛,带着大家唱起了歌。之后的旅途中,车上就没有安静过。
我旁边坐着一位阿姨,穿红色外套,一顶手工缝制、缀有白色花边的藏蓝色发箍装饰着花白的短发,黑白相间的珠串手链、粉色戒指点缀着黑瘦的手。她68岁了,瘦瘦的脸上布满皱纹。
刚上车,她塞给我一个茶叶蛋,我有些惊讶地表示感谢,等我吃完,她还收走了我手里的蛋壳,放进了自带的垃圾袋。
接下来,我的手里陆续出现一小把瓜子、一个小面包、一包小蛋糕、一个奶片、一小包锅巴还有一个橘子。她看我愣住了,主动说:“吃呀吃呀。”我忙不迭地答:“阿姨,我吃饱了。”她不在乎,又给了我一小盒山楂片。
熟络之后,她让我喊她刘姨。
【2】保健品客户
刘姨是随保健品公司一起来的,店员小高带队,车上还有7位老人同行。刘姨之所以能获得免费出游的机会,是因为她已在店里消费了6000多元。
小高30多岁,旅行中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午餐买可乐,晚餐带红酒,路上买水果,返程送特产。上下车时,小高总站在老人身旁,扶着他们的胳膊以免摔倒。
有次进景区前,婺源下起了大雨,年龄大的老人不愿下车,导游多次催促,小高说:“他们年龄这么大了,出了事谁负责。”导游带着团队走了,小高留下来陪他们,笑着说:“等会儿我去买扑克牌,咱在车上玩。”
等雨停了,小高才带着想去游玩的老人进景区。由于团体票已作废,他只好自费买了门票。刚进去一个多小时,他掏出手机看到一则未接来电,是刘姨打来的。他担心出什么事情,一路小跑出了景区,见到刘姨才舒了一口气。“干我们这一行,就是要做好服务。”小高喘着气说。
刘姨知道,小高做这些的目的是卖保健品,但她享受这样的生活,店里有人陪伴,偶尔还能出去看看。
1999年,刘姨办理了内退,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退休金,但她仍觉得不太够花。与老伴分居多年,刘姨生活简单。早上5点多起床,花2块钱买一杯热腾腾的红枣粥,午餐晚餐自己做,“不是舍不得花钱(到外面吃),是吃得不舒服,我们老年人吃饭,一是节约,二是卫生。”
刘姨有颈椎病,肠胃敏感,每月水电煤气、买菜、看病等开销,需一千余元。剩下的要补贴给儿子,她尝试过3个月不给钱,儿子不客气地说:“你不给我,给谁呀。”她为这番理直气壮的话语心寒。
担心养老钱不够吗?“不要紧,走一步算一步。”刘姨说,不为晚年生活感到焦虑,“现在养老院多得很,到时候看情况。”
平日里,刘姨爱刷短视频,看同龄人唱歌跳舞讲笑话,也喜欢钩织和绣花。家里的小方巾、空调被都绣上了花,手上的保温杯杯套也是她钩出来的,棕色套子上嵌着一朵黄色的三叶草,针脚细密有序。刘姨说,她常钩些包包送给亲戚朋友。
![]()
刘姨钩织的杯套。图/九派新闻 舒亦秋
刘姨性格开朗,车上唱歌时,她听到熟悉旋律便大声跟唱,还低声告诉我,别人曾送她一本老歌本,“里面有800多首歌,我起码会唱200首。”
【3】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同样会唱200首歌的,还有薛姨。她在车上连唱了两首歌,是公认的好嗓子。薛姨也是小高的客户,但她游玩时很少和他们待在一起。
到了景区,薛姨常走在队伍前列。她穿着一身浅绿色旗袍,脚踩一双坡跟皮鞋,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脸圆圆的,少有皱纹,谁也猜不出她已经71岁了。
这天,我们坐在竹筏上,几位团友夸赞她的歌喉,薛姨说:“70年代我在文工团干过,一听音乐我就会手舞足蹈,男声女声我一个人都能唱。”
竹筏漂荡在水面上,船工打开音响,一阵歌声传来。可薛姨没有唱歌,她讲起了自己的伤心往事。
薛姨说,自己被男人骗了。她是云南人,年轻时为当地钢铁厂的工人,1998年随丈夫来到武汉,两人是半路夫妻,各自育有子女。生活在一起后,薛姨才发现男人一身的病,还常对她恶语相加。邻居曾建议她离婚,她不忍心,“我不是那样的人。”
她照顾了他20多年,为他送终。却少与亲生女儿联系,“没顾得上关心我女儿、外孙,他们对我有怨言,我也理解。”她望着面前的波光秋水,平静地说,“以前我说起来会流泪,现在时间长了,流不出来了。”
遭遇这么多坎坷,心里有没有过不去的时候?薛姨果断地答,“没有。我一天好吃好穿的,而且算这个岁数身体好的,不需要人照顾,四处走走转转,每天开心就好。”
如今,她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薛姨爱买保健品,一年能买几万块钱,迄今已投入了十几万元,辅酶Q10、羊奶、罗汉果、灵芝孢子粉……一应俱全。每天上午,薛姨辗转4家保健品店做理疗,店员亲切热情,总拉着她唱歌。
薛姨说,年轻时她爱打扮,常涂口红;爱吃,茶几上总摆满水果和零食;爱干净,家里铺着地毯。现在,她仍和过去一样,爱穿漂亮衣服,爱唱歌跳舞,爱和年轻人玩。
【4】低价之外
旅行团的体验并不舒适。10人一桌的团餐难有食欲,整个饭店仿佛只为旅行团服务,一间平房里摆着密密麻麻的圆桌,卖拌饭酱的女孩穿着民族服饰在桌间巡游。正值旅游旺季,不同的旅行团汇在一起,桌上摆着相同的饭菜。
![]()
每桌相同的团餐。图/九派新闻 路晓
米饭干巴软塌,吃不出大米的香味,桌上的菜又油又咸。同桌的阿姨教我辨别菜的品质,指着那盘松仁玉米说:“这个玉米太黄了,颜色不自然,一看就是罐头里的。”旁边的叔叔转了一圈没找到可夹的菜,只好又盛了一碗米饭,配着咸菜吃。
酒店位于高速路口,房卡四角褪色裹着一层透明胶带。空调机身发黄,打开后一直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卫生间里的两条毛巾还破了几个小洞。
![]()
跟团住的酒店,空调老旧。图/九派新闻 舒亦秋
叔叔阿姨们对团里的安排也不满意。一位叔叔说,他前段时间和爱人参加过一个高品质旅行团,游青甘大环线,一个人团费也不过3000元,但吃住以及导游的专业度都远超此团,“这次上了当,以后就不会再上了。”而另一位阿姨说,她在携程上报过上千元的旅行团,但体验下来品质都差不多。
令我惊讶的是,叔叔阿姨们参团并非为了低价,反而他们的经济条件相当不错。报团略带一些无奈,一位阿姨说,她和爱人不会开车,子女旅行不会带他们同往,“我们不常出来玩,一年也就两三次。”
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旅行还是要继续。
在婺源的第一个晚上,我下楼散步,碰到了徐姨。她和3位老街坊同游,4人穿了一模一样的红色新中式短袖。
徐姨很有气质,黑色小礼帽别在乌黑的卷发上,个子高,背挺得很直,完全看不出她已经59岁。
这天,徐姨和同伴王姨在寻找汉服店,想购买一套汉服好在景区里出片,可转了一路,碰到的店均只租不卖,“算了,我不想穿别人穿过的衣服,肯定没有洗过,不干净。”她略带失落地说。
回酒店的路上,两人拿出手机展示她们的照片。光线柔和,表情自然,每张都符合年轻人的主流审美,全然没有拿着丝巾乱飘的尴尬造型。
在我的夸赞中,徐姨开心地讲起她的退休生活。她在老年大学里学走秀,常跟王姨这些老街坊去武汉周边的公园、书店拍照。正当我羡慕时,徐姨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的重心还是家庭。我就是宝宝(注:徐姨的孙子)的保姆,出发之前我跟他说要去旅游,他气得不得了。”
王姨接过话头,出发前,她做了一桌好菜,煨了一锅鸡汤、一锅骨头汤,还烧了一盘排骨,对女儿说:“这是我给你们做的预制菜,你自己再搞点小菜,尽量在家吃,别点外卖。”
夜色中,我们行走在路上,萦绕着嘻嘻哈哈的笑声。我问她们:“今天累吗?”徐姨说:“只要不在家里做饭,我出门就像打鸡血一样。”接着又是一阵笑。
(文中人物均为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