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币能提到imtokentxt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10-26 23:53:04

最佳回答

“山寨币能提到imtoken”.山寨币能提到imtokentxt

(原标题:从一度濒危到改革突围——台州乱弹何以好戏连台(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关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①))

图①:剧团送戏进校园。 图②:剧团送戏下乡。 图③:《我的台州乱弹——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剧照。 图④:台州乱弹《我的芳林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提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近年来,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许多文艺院团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从困境中奋起,在逆境中突围,完善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焕发新的生机。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系列报道,关注各地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典型,反映他们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蹚出改革突围之路。

——编 者

9月8日,国家大剧院内掌声阵阵。由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演出的3出折子戏在此上演。跌宕起伏的剧情、张力十足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第一次看台州乱弹,没想到演出如此引人入胜,看得人心潮澎湃!”演出结束,戏迷张巧巧难抑激动。

有近400年历史的台州乱弹,是浙江台州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州乱弹曾停滞了将近30年,直至2005年涅槃重生。如今,浙江台州乱弹剧团10年内五登国家大剧院。剧团现已复排17本大戏和30多出折子戏,年平均演出350多场,累计受众已超过300万人次。

从一度濒危到好戏连台,这个地方小剧种院团是如何做到的?

民办公助,以情留人

“台州乱弹,是浙江‘四大乱弹’现今唯一保留‘乱弹’命名的剧种,也是台州唯一地方剧种。”说起台州乱弹,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团长尚文波既骄傲又感慨,“这个古老的艺术瑰宝曾濒临绝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演出市场不景气,老乱弹剧团停演,演员们纷纷出走。“我也是那会儿离开剧团的,困难所迫,到了一家企业工作。”浙江台州乱弹剧团作曲、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冬康回忆。

转机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台州乱弹重新组建了剧团。

重组的台州乱弹剧团,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由台州市、椒江区两级政府部门,以及3家地方企业各投入20万元,合计100万元作为剧团运营的经费。

“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法再听到乱弹了。”当年,朱冬康在报纸上看到剧团重组的消息,“绝处逢生!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然而,重新起步的剧团并非一帆风顺。

“太久没演,老艺人们已经演不了了。剧团就去外地艺校招募年轻演员,从头培养。”尚文波说,台州乱弹与金华婺剧曾同属“乱弹”,当时剧团团长许定龙去到金华武义的兰香艺术学校,挑中了30名学生作为剧团的班底,剧团如今的当家花旦、一级演员鲍陈热就是其中之一。

“求生存是我们的首要问题。”2009年底,尚文波出任剧团团长,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新一代台州乱弹的演员们,大多是从婺剧学校里挑来的。他们在台州待个几年,遇到机会,或回金华当地的婺剧团,或干脆转行。”尚文波无奈地说。

如何留住人才?“以情留人”的文艺院团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就是要让团员减少生活成本。”尚文波亲自帮团员说媒,让其安心在台州成家立业;有房才能安家落户,尚文波自掏腰包帮年轻人垫付购房首付款;团员的孩子上学难,他出面跟学校谈……用心用情,让青年演员安心在台州扎下根来。

2012年,剧团正式更名为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政府每年通过购买公益演出、支持精品创作等方式,为剧团创造良好的演出市场,也推动了剧团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错位发展,焕发新生

2008年3月,朱冬康重回台州乱弹剧团。

“台州乱弹有好多曲牌,是其他地方戏曲没有的,这就是个性。因此,我回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台州乱弹的曲牌与道白,保护传承好台州乱弹的‘原汁原味’。”朱冬康说,“我们尽可能融入了台州民间小调,突出地域音乐文化的特征,道白则统一以台州官话为标准。”

在朱冬康等乱弹老艺人的带领下,剧团先后挖掘整理了120多本剧本、300多个曲谱,录制了126段唱段、11本大戏,出版了6本常用曲牌集,并对遗存的道具、服饰、剧本、曲本、手抄本等原始资料进行了存档和展示。台州乱弹的辨识度越来越高。

2015年的央视羊年春晚,剧团的文武小生朱锋在戏曲节目《梨园芳华》中,给全国观众表演了他的“绝活”——翎子功。“台州乱弹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台州地方剧种的魅力。”在尚文波眼里,这是台州乱弹焕发生机的一个转折点,而另一个转折点,则是创排了精品大戏《戚继光》。

想要持续性发展,必须有优质的原创剧目,这一直是全剧团的共识。

“经过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的故事。”尚文波告诉记者,围绕台州历史,讲述铁血故事,既体现了民族英雄的家国情,又能彰显台州乱弹“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剧种特色。

剧本写出来,尚文波请来了编剧姜朝皋、导演韩剑英、灯光设计周正平等一批国内一流的艺术家,组成了主创团队。

尚文波坦言,成功邀请到一流艺术家加盟,得益于民营剧团的属性,能够以市场化的合作方式进行运作,“只要有好的故事题材,一切皆有可能。”

质疑声也有。“你们这样一个小剧团,能把这出大戏排出来吗?”当时剧团不到50人,但排这一出戏起码得七八十人。尝试过去别的剧团借人,屡屡碰壁后,尚文波开始到民间剧团招人,最终招来了20多人。

人齐了,本子也有了。尚文波带着团队,奋战7个多月,终于把戏排了出来。2015年11月,《戚继光》作为唯一地方濒危剧种作品,跻身上海国际艺术节。2016年,剧团带着《戚继光》首次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受到了业内专家和戏曲爱好者的肯定。

这部大戏,让剧团打出了知名度。剧团乘胜追击,一鼓作气,于2016年着手准备了第二部大戏——《我的大陈岛》。

“大陈岛垦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台州人。”尚文波介绍,大戏再现了激情燃烧岁月中垦荒队员们的感人故事,2019年4月《我的大陈岛》首演,广受好评。

2021年,《我的大陈岛》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尚文波记得,现场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感叹于剧作的真实还原,“他们说看了演出很感动,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的。”

《我的大陈岛》是一次以现实题材盘活传统戏曲的成功尝试。珠玉在前,2022年4月,剧团的第二部现代大戏《我的芳林村》在线上首演,同样收获了成功。

台州乱弹将传统戏曲与时代特质紧密结合,“越传统也越现代”的演出,尤其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和喜爱。

尚文波说:“浙江省内戏剧强团林立,在传统戏曲表演上,台州乱弹与越剧、婺剧相比没有优势。因此,我们把现代戏当作剧团的强项去打造,从而逐步实现弯道超车。”

扎根乡土,绽放芳华

一路走来,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成长的“法宝”。乡亲们的喜欢,让台州乱弹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在采访中,主创们纷纷说:“基层的泥土,最芳香!”

“唱好台州戏,演好台州人。用台州乱弹讲好台州故事,是我们的追求。”尚文波说,剧团一直致力于从基层挖掘优质素材,进行艺术化呈现。每一出戏,都会邀请专家观看、点评,根据专家建议不断打磨改进。

这些年,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始终活跃在乡村文艺舞台上。剧团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每年送戏下乡、进社区、进校园达百余场,足迹遍布台州9个县(市、区)的900多个村居。

今年5月,鲍陈热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不管是不是名角大腕,都要不断深入基层,把优秀的演出带给百姓。”鲍陈热告诉记者,“剧团里的演职人员大多是草根出身,非常接地气。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我们更加能够了解基层观众的文化需求。”

汲取基层泥土的芬芳,才能让戏曲的根扎得更深、更牢固。鲍陈热说,乡亲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喜欢就会叫好。她的专场在基层演了不下30场,群众的反应像一把尺子,不断打磨她的表演精度。

一批青年演员正是在基层的大量演出中磨炼了舞台表现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也建立了与观众的情感纽带。

“观众不仅是剧团的衣食父母,也是我们的艺术试金石。”青年演员张振星主攻丑角,表演诙谐,收获了大批粉丝。他也经常在网上记录自己的舞台生活,关注者已有几十万。他说,他会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台州乱弹、爱上台州乱弹。

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起死回生”之路,为破解地方戏传承发展难题,提供了一个鲜活而宝贵的借鉴。

2023年,台州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人才培养、市场扶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了“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

展望未来,尚文波信心十足。他说,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观众的喜爱,有演员的努力,台州乱弹这朵地方戏小花一定会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