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共护粮丰民安国内如何使用imtoken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10-16 23:53: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国内如何使用imtoken” 共护粮丰民安国内如何使用imtoken

(原标题:好评中国丨全链条“手拉手” 共护粮丰民安)

吉林一地进行机械化收割水稻作业展示。(图/新华社)

□董宏达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们迎来了第45个世界粮食日。凝视手中这碗米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粒粒晶莹的粮食,更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十五五”新程待启的重要节点,端牢中国饭碗,不仅关乎14亿人的生计,更连着国家发展全局与民族复兴伟业。

全链条发力,共护粮丰民安。“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已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更是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国际安全线。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极其脆弱,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粮食安全,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协同作战。全链条思维要求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从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的无缝衔接机制。当各个环节都能“手拉手”形成合力,大国粮仓的根基才能坚如磐石,粮丰民安的愿景才能照进现实。

科技赋能,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向科技要粮已成为必然选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革命。从依靠人力畜力到机械化的普及,从靠天吃饭到智能灌溉,科技正在重塑农业的面貌。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农民可以精确掌握每一块土地的需肥需水情况,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智能烘干设备能根据粮食含水量自动调节温度,将损耗降到最低;冷链物流技术让粮食在运输途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这些看似微小的技术进步,汇聚起来就是粮食安全的巨大保障。科技创新这把金钥匙,正在开启粮食安全的新未来。

节粮减损,深耕“无形粮田”。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我国每年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损失的粮食约700亿斤,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近年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节约减损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所谓“减损就是增粮”,这相当于在没有增加一亩耕地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产量的有效增长。这是一条隐形的增产之路,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之道。在技术层面,推广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绿色保鲜技术,开发节粮减损新装备;在制度层面,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损失调查评估机制。新版《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正是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节粮减损,需要培育全民节约意识。要破除“好面子”的消费陋习,让“光盘行动”成为日常习惯,以小环节汇聚起节粮减损的强大力量。

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提醒我们,“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守护好大国粮仓,既是对当下人民生活的责任,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承诺。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每一餐做起,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永远端得稳、端得牢。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柚子皮高颅顶真的生产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