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上纯禽王爷全文免费阅读.txt
最佳回答
“杠上纯禽王爷全文免费阅读”杠上纯禽王爷全文免费阅读.txt
江西瑞昌10月29日电 题:赣江观澜:特色疏浚产业何以在江畔小城崛起?
作者 卢梦梦
在长江黄金水道与赣鄱大地交汇处,江西省瑞昌市,一个特色产业——疏浚产业正加速发展。成立江西省管道疏浚行业协会、建成江西省第一个疏浚产业配套中心、举办疏浚设备博览会……这个滨江小城何以成为“中国疏浚之乡”,又如何完成从“一根管”到“一条链”的产业蜕变?
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发展
10月27日至28日,以“科技赋能,疏通天下,市政疏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瑞昌)市政疏浚设备博览会暨2025中国国际管网展览会——瑞昌站举行。展会吸引国内疏浚行业超70%的展商参加,汇聚全国知名疏浚设备企业60余家。
图为第五届中国(瑞昌)市政疏浚设备博览会现场,瑞昌本地参展商展出的一款管道探测机器人。刘力鑫 摄
在博览会现场,由瑞昌本地企业——江西省智酷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动管道探测机器人尤为亮眼。“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款管道检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下井作业,而且和以往的设备相比更为轻便。无论是管道内有水或无水,我们的机器人都能‘开工’,精准探测到管道内的淤积、破损等问题。”江西省智酷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周稳介绍,该款管道检测机器人预计将于明年年初投入市场,目前已接到60余台订单。
近年来,瑞昌疏浚产业加速向“科技赋能”转型,相继引进并研发高智能化的干湿分离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核心装备。同时,推动原位固化点修、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等先进技术与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管廊系统相结合,加快江西管网信息化、科技化进程。
生态疏浚提升城市形象
秋日的瑞昌市大唐公园内,树木色彩斑斓,湖水波光粼粼,孩童们在夕阳下嬉戏玩耍,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而这座公园的下方,正是瑞昌市城西污水处理厂。
“我们推行‘污水处理厂+生态公园’的治污模式,利用地势高差,将公园直接建在污水处理厂上面,美观且节省用地,还能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气味。”瑞昌市城西污水处理厂厂长夏琛介绍,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利用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同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碳、氮、磷及有机剩余污泥,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
图为航拍江西省瑞昌市疏浚装备产业园。魏东升 摄
城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正是瑞昌坚持生态治污、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国疏浚之乡”,近年来,瑞昌市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污水生态治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污水治理实现绿色转型,打造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
筑巢引凤产业集聚发展
落户疏浚产业园、入驻疏浚产业配套中心、集中采购疏浚设备……此次博览会期间,瑞昌市还与部分国内疏浚行业龙头企业举办了集中签约仪式,为当地疏浚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瑞昌按照“建平台、聚资源、树标准、延链条”的思路,全力把疏浚产业打造成支撑地方发展的特色产业。2023年,瑞昌市出台《关于促进瑞昌市疏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辖区企业与江西省管道疏浚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助力企业增订单、拓项目。
图为江西省瑞昌市疏浚产业“双招双引”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李涛渊 摄
此外,该市还投资近3亿元,高标准建成了5万平方米的疏浚产业配套中心和占地230亩的疏浚装备产业园,让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实现抱团取暖、链式集聚。
目前,瑞昌已拥有疏浚产业相关企业3000余家,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超6万名,疏浚设备相关产品占江西省市场份额的80%、全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全市疏浚产业逐步从传统服务迈向高端装备制造、管道检测修复、智慧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发展。
下一步,瑞昌市将以“政府引导、协会推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为原则,不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系统推进疏浚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擦亮“瑞昌疏浚”这张地方特色名片。(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