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初步完成63座非煤矿山智能化tp钱包导入imtoken建设
最佳回答
“tp钱包导入imtoken” 河南初步完成63座非煤矿山智能化tp钱包导入imtoken建设
郑州10月17日电 (记者 刘鹏)“‘十四五’时期,河南大力推进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初步完成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63座、陆上石油重点井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100%联网。”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十四五”时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的总体情况。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厅长金冬江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从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其中在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3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也比“十三五”期末下降37.6%。自然灾害方面,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0.79%,好于预期值。
“十四五”期间,为大力推进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河南实施高危行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行动,开展智能化厂矿、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数智化水平。以非煤矿山领域为例,全省初步完成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63座;186座正常运行尾矿库、20座边坡高度超过150米的露天矿山、排土场,全部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运行数据实时在线监测,陆上石油重点井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100%联网。
通报称,“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的工作,以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其间,高质量完成了河南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5大类、15种单灾种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成果,为40余项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河南还强化极端暴雨灾害应对处置,完善气象中长期预报、短临预报、气象预警、临灾预警、响应行动的递进式暴雨洪灾应对机制,加强气象预警与临灾预警的联动性、临灾预警与应急响应行动的同步性,成功应对了“杜苏芮”台风、“24·7”暴雨洪水等强降雨过程;在森林火灾防治方面,新建视频监控800套、森林火灾因子综合监测站点225个、生物防火林带5952.4公里,24小时火灾扑灭率达95.7%。
为更加灵敏高效处置重大事故灾害,河南建成了豫中、豫中南、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等6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在南阳白河打造水域救援基地并组建河南省首支水域救援队伍。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社会应急力量亦实现了规范发展,共组建并命名60支省级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各类抢险救援队伍达到5.48万支、97.6万人。全省共组织森林火灾扑救、防汛应急、救灾救助等各类演练26万余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