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研发抢号软件老兵系统免费阅读牟利获刑

来源: 搜狐专栏
2025-10-30 07:05:04

最佳回答

“老兵系统免费阅读” “黄牛”研发抢号软件老兵系统免费阅读牟利获刑

  调查

  导致武汉儿童医院挂号系统崩溃 “黄牛”研发抢号软件牟利获刑

  2024年7月5日8时至8时45分,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平台内的挂号系统突然“停摆”,45分钟里,患者无法通过微信预约挂号。

  “停摆”背后,与一群利用软件抢号的“黄牛”有关。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江岸检察院”)承办的案件经审理后,4组“黄牛”共9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至10个月不等,目前判决已生效。

  9人均为年轻人,多人系95后IT从业者,其中有的是“211”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痛悔。”在悔过书里,一名抢号软件研发人员写道。

  “黄牛”研发软件每秒可抢号100次

  当天8时,武汉儿童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注意到,医院的微信小程序受到攻击,挂号页面显示:“您的请求访问过快,请稍后重试”。

  武汉儿童医院每天7时放号,平均一天的门诊量为8000人次,医院设计的系统访问承载量在10万人次以内。当天系统显示访问量数十万人次,直接导致挂号系统“停摆”。

  信息科紧急抢修,8时46分系统恢复正常,随后排查到的一组数据引起了院方注意:当天7时许,分别有3名患者挂号成功,他们挂的都是消化内科同一名专家的号;这3名患者都是在2023年12月31日凌晨1时左右,于同一个微信账号上绑定就诊卡的;此外,这3名患者2024年均有反复挂号、退号行为。

  工作人员推测:有人用恶意软件在短时间内高频点击、高频刷新系统抢号,致使挂号系统“崩溃”,“严重影响了医院挂号系统的正常运行”,武汉儿童医院立即向警方报案。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迅速立案侦查。2024年7月29日、8月1日、8月8日,蔡某甲、蔡某乙、张某、李某等9名嫌犯先后落网。

  警方调查显示,4组“黄牛”的9名嫌疑人中,有两对夫妻,一对情侣。9人有的负责研发、运维抢号软件,有的负责抢专家号,有的负责倒卖号源。研发抢号软件的主要是张某、李某、林某。

  张某出生于1995年,软件研发爱好者,无业。2021年年初,蔡某甲、王某夫妻发现抢挂、倒卖医院专家号“收益大”,便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张某,花钱请他制作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挂号系统的抢号软件。

  张某针对上述医院挂号系统制作了外挂软件,并负责软件后期维护、更新,王某在社交平台招揽客源、对接客户,蔡某甲于相应医院放号前、在软件内录入客户身份信息,一旦医院放号即用软件抢号,二人抢号成功后即加价卖给患者。

  张某供述称,这一抢票软件能以高频点击、高频刷新的方式实现自动抢号,从而提高抢号的成功率。

  当年3月,张某为了更多牟利,将软件卖给了陈某,并操作软件协同陈某抢号。陈某招揽客源、销售给客户,二人共同分配利润。

  蔡某甲的弟弟蔡某乙、弟媳詹某,得知这一途径可挣快钱,也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在贵州一家公司从事IT工作的李某,花钱请李某制作针对上述两家医院挂号系统的抢号软件。蔡某乙夫妇随后抢号、加价销售获利。

  “通过对张某、李某研发制作的这类抢票软件鉴定显示,它们抢号的效率为10毫秒刷新一次,平均每秒可以抢挂号100次。而普通患者挂1个号需手动输入验证码、刷新页面等,至少得花费1分钟。”江岸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史书鸣介绍。

  “不过,本案中也有‘黄牛’为躲避打击,特意对抢票软件频次进行了调整——低于10毫秒级,但远高于普通人挂号成功的概率。”史书鸣说。

  “黄牛”囤号“占坑” 凌晨加价倒手

  9名被告人中,90后林某、涂某是一对毕业于武汉一所“211”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情侣。案发前,两人在两家大型通信公司、科技公司工作,有较为可观的收入。据他们供述,工作之余将“黄牛”作为副业,源自一次看病经历。

  2020年,林某陪涂某看病,他们想挂某医院一位知名专家的号,发现很难挂上。林某精通网站、小程序抢号的基本原理,萌生了“自己制作软件抢号”的想法。很快,抢号软件制作好了,这对情侣顺利抢到专家号、成功就诊。

  发现了“专家号难挂”这一痛点,林某、涂某在工作之余,通过社交平台招揽生意,利用自己研发的抢号软件替人抢号、加价出售。他们先后抢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儿科、超声科、甲状腺科等的专家号,以及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某专家的号。

  办案人员提取收款证明、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显示,林某、涂某售卖专家号每个加价120元至600元不等。蔡某甲、蔡某乙夫妇,陈某等“黄牛”每个号售卖加价50元至数百元不等。

  其中,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某专家的号,是本案4组“黄牛”同时“竞争”的目标,这直接导致了2024年7月5日清晨挂号系统崩溃。

  办案人员介绍,这位专家每次坐诊前,医院放号10余个,本案中的4组“黄牛”每组抢3个左右,普通患者能挂上的号基本所剩无几。为了让生病的孩子早些就诊,无奈之下,患儿家长只能联系“黄牛”加价购买,“这伤害了广大患者权益,也破坏了医院声誉”。

  办案人员介绍,为了获取更多客源、稳定“生意”,有的“黄牛”拥有近10部手机、30多个微信号。

  在“黄牛”眼中,热门专家的号就是“眼前的肥肉”,“黄牛”们会先用自己或家人信息抢号“占坑”,招揽到客源后,凌晨时分悄悄退号,紧接着马上以客户信息“递补”,如果最终没能将号卖出,便于就诊前一天夜间退掉。

  “这些团伙分工明确,涵盖技术开发、网络引流揽客、号源倒卖等多个环节,恶意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扰乱了医院就诊秩序,甚至造成医院挂号系统宕机,严重干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史书鸣分析说。

  最终,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判定,9名被告人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其中,对蔡某甲、蔡某乙、陈某、林某判处有期徒刑1年;对李某、王某、詹某、涂某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张某同时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法院对其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7000元。9人违法所得均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医院挂号系统如何堵住“漏洞”?到案后,张某、李某、林某均写下了“关于对医院在线挂号系统的安全防护改进建议”:对IP、微信主体信息、患者信息等内容限流、限频;引入网站应用防火墙对异常访问制定相应策略,限制访问、封禁等;对挂号平台客户端与医院后台服务端之间的数据加密处理;挂号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不要采用验证码、滑块等。

  林某建议,可改抢号制为预就诊挂号制。“知名专家医生的号源不应由手速快者获得,而应优先给予重症患者,可在指定时间内,由患者提交图文描述相关病情,由医生助理或AI分析病情,判断是否需要预约知名专家号。”

  一审判决后,9人均未上诉,认罪认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